博清科技:国际首創的焊接“特種兵”
来源:杏彩直播NBA 发布时间:2024-09-21 05:27:56进步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的“關口”,也是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
近来,記者走進合肥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園區內安徽博清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清科技”)正以其獨特的焊接機器人,引領著一股人机一体化智能体系的新潮流。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無軌導全方位匍匐焊接機器人,我們喊他‘小黑’,是国际首創、中國原創的科技成果,適用於在戶外復雜環境中進行大型結構件的自動化焊接。”在博清科技展廳內,企業副總經理李海龍介紹道。
走進一看,“小黑”也就30公斤左右,如“特種兵”一般,吸附在儲罐模擬體外壁,作业人員遠程控制,輕按幾個按鈕,“小黑”就繞著外壁,自動作業。
“它採用永磁吸附技術,無須鋪設軌道,也無需人工示教,自動識別路徑,在大型工件上,能邊‘爬’邊焊,可讓油氣化工領域,儲罐、球罐類壓力容器的焊接作业,功率提高3-5倍。”據悉,现在,“小黑”已在船只制作、油氣化工、修建鋼構、軌道交通、动力電力、核電工程等場景領域產生顛覆式的創新和應用,並在中船、中石化、中核等大型國企、央企多個重點戰略項目得到應用,產品在細分市場也坚持領先水平。
懷山之水,必有其源。“小黑”技術的來源,與我國闻名焊接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潘際鑾院士的研讨密不可分。
傳統焊接作业非常考驗工人毅力品質,一些特别作業場景甚至還有危險。博清科学技术作业人員介紹了一則小故事。
20多年前,在一次合金鋼球罐焊接現場,潘際鑾院士看到工人要從球罐底部60cm的人孔轉入罐體內部,在密閉空間裡,高處作業,很危險。這還不夠,罐體往往需加熱到120℃左右,為避免受傷,工人要穿厚厚的防護服,每10分鐘就要出來一下,救護車也在現場隨時待命。如此艱苦的作業場景深深打動了這位科研作业者的心,也讓他給自己定了個目標。
“潘院士期望,要發明一個產品,能將現有焊作业業環境解放出來。”李海龍說,作為潘院士關門弟子,清華大學馮消冰博士繼承潘院士夙願,期望將其發明創造服務公民,面向全國,甚至国际。2017年,他創立了博清科技,並一步一個腳印,將二十多年的技術沉澱,帶出實驗室,落地為產品,實現產業化。
“合肥的產業、方针、交通以及人才各方面都很入神,為博清科技的成長供给肥美的土壤。2017年9月,我們落戶中關村,現在已獲得安徽省院士作业站的榮譽,成為了合肥市大數據企業,並獲得了安徽省企業研發中心的認定。”談及博清科技為何落戶合肥中關村,李海龍認為這是一個彼此招引,雙向奔赴的過程。
面向未來,更進一步。“期望在2030年前后,我們能成為大型結構件自動化焊接領域的国际第一,並將智能特種機器人打造為國家手刺,顛覆傳統工業戶外作業形式,讓工人安全、高效、輕鬆、體面地作业,提高美好指數。“李海龍表明。(記者 孟一凡 許萌萌 李浩)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